知书词典




刺字

[cì zì]

[释义]
» [tattoo characters on the skin] 用针在皮肤上刻文字,并涂上颜色,使字迹明显,古时是一种肉刑

[更多释义]
1. 写在名刺上的官职、姓名等字样。
» 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下·祢衡》:“ 建安 初,来游 许 下。始达 潁川 ,乃阴怀一刺,既而无所之适,至於刺字漫灭。”后遂用为典实。 唐 李商隐 《江上》诗:“刺字从漫灭,归途尚阻修。”

2. 指名刺。
» 宋 李觏 《送古山人》诗:“乍出山来言语拙,莫将刺字謁王公。” 清 独逸窝居士 《笑笑录·脱笼》:“正至交贺,多不亲往,有一士人令僕持马衔,每至一门,撼数声,而留刺字,以表亲到。”

3. 古代的一种肉刑,亦称墨刑, 汉 代称黥刑。于罪人面上刺字,以墨涂之,故称。
» 汉文帝 废黥。 魏 、 晋 、 南北朝 虽有逃奴、劫盗刺字之制,亦旋行旋废。 隋 唐 皆无此法,《唐律》十二篇,不言刺字, 五代 后晋 天福 中始有刺配之法, 宋 元 盛行,据罪状之不同分别在犯者面部、额部、项部、臂部或身上刺字,用以标明犯罪事由及发遣地点。《元史·刑法志三》:“诸窃盗初犯,刺左臂,谓已得财者。再犯刺右臂,三犯刺项。强盗初犯刺项其 蒙古 人有犯,及妇人犯者,不在刺字之例。”《元史·刑法志三》:“诸盗贼赦前擅去所刺字,不再犯,赦后不补刺。”《清史稿·刑法志三》:“刺字,古肉刑之一,律第严於贼盗。乃其后条例滋多,刺缘坐,刺兇犯,刺逃军、逃流,刺外遣、改遣、改发。有刺事由者,有刺地方者,并有分刺 满 汉 文字者。初刺右臂,次刺左臂,次刺右面、左面,大抵律多刺臂,例多刺面。”

4. 宋 代军制,军士常须刺字,以作标记。
» 《宋史·兵志七》:“五年,詔:抑勒诸色人投军者,并许自身及亲属越诉,其已刺字,仍并改正。”《宋史·兵志七》:“今若给一色银绢,折充例物犒设起发,召募人作义勇,止於右臂上刺字,依禁军例物支衣粮料钱。”

5. 有于背上刺字,以表示忠心报国者;直至 明 代,仍有人主张刺字。
»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补遗·兵部·刺军》:“ 景泰 中, 武清侯 为总兵,请征剿 也先 ,军人一胜二胜者,得保家产,四胜五胜者,左右臂各刺赤心报国四字。 景帝 曰:领军胜虏,刺字是刑罚,加於无罪不近情,不许。”


[英文]
tattoo
刺字是什么意思?以上就是刺字的含义解释和发音。
知书词典:刺字是什么意思?



[最近查询]



随机儿童笑话: 原来你是怕老婆

有一家三口住在大山里。一天,女儿想出去玩,女人道:“别去,外边有狗熊!”女儿不信,女人便对男人说:“你去外面扮下狗熊!”

男人立马套上熊皮跑到树林里,这时来了一只真狗熊,吓的男人跑回屋子里,把门堵上。

女儿看看门外,又看看扮成狗熊的爸爸,小声道:“哈哈,原来你是怕老婆呀?!”





 

流行语 词典 汉语词典 新华词典 在线词典 电子词典 中华词典 康熙词典 中文词典 成语 四字成语 成语查询 中国成语 常用成语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补全 常用成语补全 中国成语补全 实用成语补全 冷门成语补全 缩写词典 知书诗词 知书词典 知书起名 手机号码测吉凶 公司名称测吉凶 新知书起名

知书词典 一本知书词 网尽天下字